【傅月庵書評】 胡晴舫猜想 ──《無名者》
「有鍛鍊有剪裁,文章貼順,自然也就好看」
❝ 白話輕盈,文言凝重,文白夾雜最是恰到好處。《無名者》迷人根柢在此。書中文字多半凝鍊,難移難換,寫成段落後,密度增高,讀多易膩。胡晴舫當也看破這點,遂自剪裁,每當讀者舌尖甜到某種地步,便「適時」以小段落救之,如此一長一短,一緊一鬆,長短緊鬆,紛然雜列,便有了節奏,也救濟了文字密度太高之危。有鍛鍊有剪裁,文章貼順,自然也就好看。「適時」兩字說來簡單,做來不易,如何拿捏,那是真工夫,譬如空中走鋼絲,走不直,踏不準,便可能摔傷了。功夫若到家,鋼絲越拉越遠,高度越調越高,眾人仰頭觀望,於是走出了〈那片我稱之為家的燈火〉。
「我的心中有了一種標準,變得挑剔,難以取悅。」看完這篇關於香港的最好文章,我們心中都有了一種隱憂:喫刁了嘴,再也回不去了。 ❞